一、比赛时间
首届比赛于1989年举办。
1、校赛(3月)
2、省赛(4月—5月)
3、国赛(6月至次年3月)
具体时间请关注当届官网通知时间。
二、 竞赛级别:该赛事学校认定为A类
三、大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社科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实践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分校、省、全国三级赛制。
四、具体参赛事项
(一)比赛内容:
“挑战杯”省赛、国赛每人限报1件作品。科技发明制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发明制作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包括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可以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参赛的作品,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内,学术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内,调查报告可自选述6个组别或6个学科中的一个报送。
3、科技发明制作类
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赛)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二)参赛方式:
由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日前两年内 (2021年6月1日以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只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目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申报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对于申报集体作品的作者,可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科研小组或调查研究小组,参赛小组的人数不限,在符合参赛各类别参赛条件的基础上,鼓励跨学科联合组队参赛。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 3 名教师指导完成。
五、奖励
(一)大赛奖励:
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余部分获得三等奖。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入围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入围获奖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国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金。参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国竞赛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二)学校奖励
国家级:
一等奖及以上(金奖)团队类奖励20000元、6学分/人、μ值4
二等奖(银奖)团队类奖励10000元、5学分/人、μ值3
三等奖(铜奖)团队类奖励5000元、4学分/人、μ值2.5
省级:
一等奖及以上(金奖)团队类奖励5000元、5学分/人、μ值2.5
二等奖(银奖)团队类奖励3000元、4学分/人、μ值2
三等奖(铜奖)团队类奖励2000元、3学分/人、μ值1.5
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但未获奖者,奖励2学分/人
μ值奖励以16877太阳集团嘉庚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综合测评实施办法(2022年修订)“学术科技竞赛-A类”规定为准(https://xgb.xujc.com/2022/0823/c1985a139249/page.htm)。
六、负责老师联系方式及赛事QQ群
陈老师 办公地点:经管C#406
办公电话:0596-6289321
竞赛咨询群:620860082
七、赛事链接
校内院网:/2024/0125/c7172a150549/page.htm
赛事官网:https://www.tiaozhanbei.net/r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