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嘉乡暑期考察队调研龙海双第华侨农场

撰稿:嘉乡暑期考察队 摄影:嘉乡暑期考察队 编辑:戴宇桐16877太阳集团2021-08-17

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学习基层单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经验,16877太阳集团嘉庚学院16877太阳集团暑期“三下乡”嘉乡暑期考察队于2021731日前往龙海双第华侨农场开展调研。龙海双第华侨农场位于龙海区西南部,距龙海区16公里,系1960为安置印尼、越南、缅甸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而创办。

 2021725日,“嘉乡暑期考察队”开展了活动讨论和安全教育会议。在本次会议中,团队老师围绕集体外出调研的主要调研内容和调研目的地进行了叙述,“前往双第农场进行调研、学习农场的相关知识、调研近20年来乡村发生的变化、最后前往双第华侨农场场史馆对华侨的故事和农场的历史进行调研”,通过老师的叙述,团队成员们简单了解了集体外出调研的主要任务及行程。之后,老师重点讲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就交通安全、卫生安全、出行过程中的防蚊虫叮咬、防暑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叙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安排团队成员带了一些花露水、防暑药等的常备药品作为应急,旨在让团队成员都能重视出行安全,确保调研结束都能安全返程。

1参加学院出征仪式(上图和下左)和第一次会后合影(下右)


 “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富美乡村建设是国家大政方针,为使团队成员们增加对国情的了解,并在实践中增加才干,2021731日对龙海双第华侨农场进行了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们在现场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当地镇领导交流,了解到近几年来,双第华侨农场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域生态旅游建设,按“基础先行,项目带动,突出生态,旅游兴场”的发展思路,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为双第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于2019年获评“国家卫生镇”,成为了各乡镇学习的楷模。

2 实践队在国家卫生镇牌匾前合影


 202181日,团队成员们前往龙海九九坑溪双第华侨农场河段,老师进行了深入讲解:当地将生态水系项目建设与宜居环境、美丽乡村、旅游景观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相衔接,依靠生态堤坝建设打造的沿溪公园山水相绕,构建美丽和谐生态环境。

期间,团队成员采访了一位在街头悠闲乘凉的老奶奶,她感慨道,近年来国家繁荣发展,对环境保护愈加重视,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每一天都是在享受。朴实的语言,让正值风华正茂的团队成员们已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牢牢树立于心,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02182日上午,为将课堂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调查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过程工作安排和经验,在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了龙海双第华侨农场,对现代农业的大棚种植蔬菜进行参观学习。

在参观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长度大约100米,宽度大约30米,高7米左右的新型农业大棚的内部不仅不受天气影响,还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是现代农业的成就之一。并且,在建设一个个蔬菜大棚的过程中,每一个的工程量都挺大的,需要用到推土机和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棚的拱形好不好能影响到蔬菜的产量。如果一切顺利,一个大棚大约能种西红柿6000颗左右,一个大棚一年的收入大约在30万元左右等……鲜活来自于实践的知识,让团队成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开眼界。这不仅使团队成员们对现代农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强化了团队成员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课堂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

为进行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厚植学子爱党爱国情怀,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202184日上午,嘉乡暑期考察团队前往双第华侨农场开展以“学习百年党史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查和宣传活动,此次嘉乡暑期考察团队对双第华侨农场的场史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双第华侨农场工作人员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参观了双第华侨农场场史馆。了解并学习双第华侨农场创建及其发展历史。团队成员们在这里学习到归侨民众从零开始,艰苦奋斗创建美丽新生活的精神。也感受到国家对每一个人民的深切关怀,国家永远是人民最坚强的后盾,同时人民力量也汇聚成国家发展洪流。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 我辈青年应该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远大志向想要成为现实,既要求得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又要有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

5同学们在在华侨农场场史馆前合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