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缺口意见被否

管理员人员机构2006-09-28

 



  全球气候变暖,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冰雪是否正在变薄?南极的冰盖会不会融化乃至消失?雅鲁藏布江丰沛的江水能否引向黄河,滋润华北干渴的土地?真的能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大缺口,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向塔里木沙漠、引向黄土高原吗?9月17日,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科学探险考察与原始创新”分会场里,科学家们关于“地球三极”的演讲引来大量听众,台上台下气氛十分热烈。

  “将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统称地球三极,是中国科学家的创造,现在已为国际科学界所广泛承认这三个地区是地球上非常非常敏感的区域,堪称地球的窗口,研究它们在地质、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变迁,对预测人类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议组织者、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开宗明义,为上午的四场演讲定下基调。

  高登义研究员是我国极地科学探险的开创者之一。根据他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记录,珠峰地区的冰塔林确实在融化和收缩,但有些科学家宣称,自1969年以来,由于气候变暖,珠峰峰顶的冰雪消融了1.3米,高登义对此并不认同。“珠峰峰顶的年平均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就算升高1摄氏度,也不会令冰雪融化。”他认为,峰顶冰雪降低1.3米,即使确有其事,也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为近40年来,已经有1700多人次登顶珠峰,20人以上同时登顶的就有10多次,最多的一次有66人同时登顶,那么多冰镐和登山鞋在25平方米的峰顶很容易将冰雪踏松,随大风卷走。

  至于南极冰盖融化,目前得到的数据是矛盾的。美国的卫星数据显示,南极大陆西部的冰雪正以每年152立方千米的速度在减少,这意味着南极地区2700万立方千米的冰雪将在18万年后彻底融化。而法国的卫星观测表明,南极地区每年降水超过1.81厘米,这意味着南极大陆每年的冰雪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了450亿吨。中国气象科学院陆龙骅研究员说,从南极中山、长城站的观测数据看,目前南极西部地区的冰雪在融化,而东部地区的冰雪在增加。中国气科院效存德教授等的观测支持南极冰盖增长的观点,从他们架设的气象塔被冰雪埋没的情况估算,南极地区的冰雪增量应该在每年280亿吨左右。

  关于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的问题,最初见于1987年《中国科学》杂志上三位科学家的论文。到1998年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考察时,随行记者对此事做了大量报道。两位著名科学家向中央写信,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引过青藏高原。叶笃正院士、高登义研究员重新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了3年多专门研究,证明这个建议从气象学上讲是不成立的。

  那么雅鲁藏布江丰富的降水能不能引向塔里木河、引向黄河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张文敬研究员认为,倡导此事的科学家对西藏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事实上,拉萨河嘎贡机场以上的流域是缺水的,从这里引水,海拔高度够,但水量不够;反过来看,雅鲁藏布江水量最丰富的地段海拔却只有1600米,要想在这里筑坝向塔里木河等地引水,相当于逆流而上,是根本不现实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关志华研究员赞同张文敬的意见,他认为,从雅砻江、澜沧江、怒江实行南水北调是可行的,但“雅鲁藏布江的水救不了中国的干旱”,倒是水电资源可以开发。如果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筑坝,可以建成一座3800万千瓦的超大规模水电站,比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还大两倍。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不是一层薄薄的山壁,不是凿一个孔就能过汽过水,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常识,却引发这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甚至连一些大科学家都卷入其中。”陆龙骅研究员感慨,“再大的科学家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也会有盲区,所以不论媒体也好、科学家也好,写文章、做事情,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更严谨些,更慎重些。”



 

 

Baidu
sogou